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

蘇凱蕊序/讓「人為的美麗世界」到來吧!

文/蘇凱蕊
1975年生的單親媽媽,育有兩女

身為我輩世代非常普遍的職業婦女,碩士學位的相對薪資不如預期,尤其是一路從大學唸上來的同期,大部分都很有危機意識,在學時即高考及格或考取專業證照,獲得足以養活自己與父母的基本收入保障,至少不用靠工作可能更不穩定的另一半。

我的父母是典型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時的受益者,當時正值壯年的他們,fast money也在緊接著的泡沫經濟中化為烏有。即便還留點身邊的生活錢,雙卡風暴催眠式地魅惑他們盡情勉懷美好時光(最快就是透過消費方式與心態的改變),也很快把最後的金融信用耗光,簡單說,就是連骨頭都被啃乾淨了。

身為子女,眼見上一輩在台灣經濟的流轉裡浮沈,守財成為根深蒂固的觀念。他們經過年少時的物質匱乏而選擇白手起家,親身參與台灣的經濟奇蹟,即使沒有移民,「只要努力就有機會、就有飯吃」的觀念仍清楚地在每日生活傳承,深植我心。而今等我自己長到他們當初的年紀,事情完全不是那回事。

教育程度不再是生活的保證,因為社會上的工作機會可能已經少一半。「實力原則」的標準早該重新定義,更何況還有虎視眈眈、宛如螞蟻雄兵般又便宜到死的426?如果開放是全面性的,為何獨厚對岸?如果沒有善用納稅人的錢改善生活環境,吸引來的也只是貪圖低工資、暫留型(污染型),而非想定居經營的外資,惡性循環之下,台灣是不可能發展出對本土友善尊重、真正融合式的「國際化」。

政府的角色?是問10個有9個搖頭,剩下1個是根本不看新聞、連行政院長是誰都搞錯的好野人第二代。是的,對於政治我們都曾懷有期待,至少不排斥、不冷感。但當生活的重擔在肩,連晨間新聞都只充斥著政治口水、社會刑案與名流八卦時,有些同輩們轉而投入金錢的競逐,認為全球化的時代就是要順應這樣的遊戲規則,把錢賺到手再說。另一些人選擇相對穩定的公部門或竹科高科技產業(跨國公司),幾年後傳回來的消息,竟是大家爭相報名昂
貴的心靈課程班,說服自己「用青春血汗換取提早退休」的神話。

再回到我身上。我的同窗姐妹們結婚的比例約是五分之一到二,選擇結婚是為了與「心/性伴侶」牽手共度人生,而且要趁理智尚未清醒時快結;選擇同居是因為婚姻伴隨而來的經濟負擔(包括生養子女)可能影響彼此生活品質、進而腐蝕感情,何況還有兩家族細膩的規則要遵守與磨合;選擇單身快活的,除了偶爾的寂寞要適應,其餘的部份正所謂「退一步海闊天空」那般清爽無憂。如果可以重新選擇,我想將近一半的已婚女性都會坦承說「一個人生活時比較好」!

我當初選擇結婚而且還嫁給警察,就是希望此生不再如父母般起伏不穩。沒想到基層員警竟也是雙卡風暴下的大宗債務人,我想應該還沒人去實際調查過,公部門中有多少背負龐大卡債的雇員。想來其實合理,在消費金融業務大肆推廣時,他們光靠這份職業頭銜就有一堆銀行主動找上門,拜託他們借錢去用,反正再糟也只是直接扣薪水,不會丟工作。總之,最後我選擇帶著孩子離開婚姻,因為我深信:有快樂健康的媽媽才有快樂健康的下一代。所幸我的職場生涯沒中斷,還能以語言專長接點零星案子增加收入。身邊很多人質疑或觀望,不論善意或惡意,都想看看單親媽媽帶著兩孩子如何活下去。這要先談「生、養、育」孩子這件事。

以我大女兒班上為例(台北市公立小學),24個小朋友裡約有5個獨生子/女,2個是家裡3小孩,大部分跟我們一樣是2個小孩。約90%的孩子必須花大錢上課輔/才藝班(校方自辦或附近民營)一直到6、7點,以便父母下班後接回家。而小女兒跟姐姐一樣,很幸運抽到簽能進入公立托兒所就讀,所長還是我研究所時期的前輩舊識,理念與信任基礎都有,學費負擔也少很多。目前每月收入大約三分之一必須花費在孩子的教育,另外二分之一是房租(30年公寓)、剩餘的才是吃、喝、用等生活雜支,可以想見每月的收支是相當吃緊的,況且還要向銀行分期攤還婚姻生活期間所共同累積的債務(因為前夫當時的經濟狀況已自顧不暇),以及照顧同住的父母。但最有壓力的還是每年的報稅季節,過去夫妻強制合併申報時,前夫被銀行強制扣的薪水仍然算做收入,因此每次繳的稅金總居高不下。如今房東還是不給報房租支出以避稅,父母也不一定讓我或其他親戚報撫養,即便我每月收入只有4萬多、無任何不動產,也無法符合台北市的單親媽媽福利補助。

何不移居、買房來穩定生活?這樣的問題,顯然是沒有餓過肚子的人問的。移居的高額成本包括搬家、換工作、換學校等,以及後續長遠對家庭生活的影響與變化,都是步步維艱、需要深思熟慮的,不是率性卻不切實際地一個人行李捲捲就浪跡天涯、高枕無憂。而買洗衣乳還要精算省幾塊錢的當頭,買房不只是個天方夜譚,還可能是個殘忍的笑話。長輩們可能會關心地主動安排「認識醫生或律師」,希望我有了「提款機」型另一半就是幸福靠山,殊不知靠山山倒、靠人人跑啊。

最近有個煩人黏膩的廣告,女星回答鏡頭「10年後?希望自己越來越漂亮吧……現在就要開始儲存美肌力」。不禁讓我感慨:「30年後?希望我們都能生活在更和平、公義的社會吧……但現在要開始儲存什麼呢?」若是大環境的崩壞成為不可避免的未來,為了孩子們的未來,我們能開始積極做些什麼呢?台灣勞工陣線這本書所揭示的道理,也許可以給我們這一代更長遠、負責任的思考角度,「做最壞的打算,最好的準備」。

在我心裡是有個圖像的……30年後剛好我大女兒就是我現在的年紀,她可以選擇安心帶著孩子或另一半,走在寧靜的社區公園,不用擔心隨時會失業、治安敗壞、族群衝突、政府破產,還有怎樣都清不完的滿地狗大便。我希望那是一個文明自律、和平共生的世界,一個人類歷史不斷重蹈戰火覆轍、尚未達到的境界。所謂「人為」就是人造成的,也就是人做得到的。既然那麼多的破壞、災害都是人為的結果,何不讓我們一起努力,讓「人為的美麗世界」到來吧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